建筑楼板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。然而,在施工过程中,楼板裂缝一直是困扰工程质量的难题。
裂缝的产生不仅容易导致渗漏、腐蚀等问题,还可能削弱楼板的承载能力,严重时甚至威胁到建筑的安全。因此,对现浇楼板裂缝的防治极其关键,其管控关键点主要有以下5个。
1、混凝土拌和
按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,将水泥、骨料、水以及掺合料、外加剂等原材料混合在一起,形成均匀、符合施工要求的混凝土的过程。
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水胶比不当,骨料级配不佳,掺合料、外加剂等使用不当,含砂率偏高等。
管控措施:
1)确保水胶比、骨料级配和水泥用量符合设计要求,含砂率控制在40%以内,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其抗裂性;
2)合理使用外加剂,如减水剂、缓凝剂等,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减少裂缝;
3)采用减水率高、分散性能好、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,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%;
4)确定最佳的拌合时间和速度,避免过度拌合导致水泥浆体过度水化。
2、钢筋绑扎
在现场对现浇混凝土楼板的钢筋骨架进行布置和固定的过程,是确保楼板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的关键环节。
期间需要注意的有钢筋绑扎不牢固,保护层厚度不足,间距不均匀、弯钩、曲率不符合要求、钢筋网片与梁、柱连接不当等。
管控措施:
1)采用合适的绑扎方法和材料,或使用定位卡具,确保钢筋网的稳定性及位置的准确性;
2)使用性能合格的混凝土和钢筋保护层垫块,采用马镫筋或其他支撑措施,防止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陷;
3)钢筋绑扎前,按照设计要求在模板板面弹钢筋位置控制线,确保钢筋按照位置线放置;
4)钢筋加工时对弯钩和曲率进行检查,必要时进行调整,确保它们符合设计要求;
5)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钢筋网片的安装,确保连接点的正确性和牢固性。
3、模板安装
在混凝土浇筑前,根据设计要求搭建起用于形成楼板形状和尺寸的临时结构,并需支撑系统来保持其形状和位置。
期间需要注意的有模板支撑刚度不足、模板与支撑存在间隙、模板安装偏位、模板接缝处理不当。
管控措施:
1)选用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支撑材料,减少因材料问题导致的变形,根据楼板的尺寸和混凝土重量计算支撑间距及加固;
2)在模板与支撑之间使用楔子或垫片消除间隙,确保紧密接触;
3)模板安装前进行精确的放线工作,安装过程中及时校正模板位置,确保模板对齐和垂直度;
4)对模板接缝进行密封处理,使用胶带、泡沫填充剂或橡胶条等密封材料,减少混凝土浇筑时的漏浆。
4、混凝土浇筑
将按混凝土直接浇筑到按照设计要求搭建好的模板中,形成楼板结构的过程。
期间需要注意的有混凝土入模温度和坍落度控制不当、浇筑顺序不合理、振捣不充分、自由落体偏高、拆模过早、养护不足等。
管控措施:
1)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,必要时采取冷却水或冰块调整温度在规定范围内,控制坍落度在高层住宅不大于180mm,其它住宅不大于150mm;
2)根据楼板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流动性,合理规划浇筑顺序和路径,减少温度应力和收缩裂缝;
3)使用合适的振捣设备,并确保振捣时间和间距,避免局部振捣不足或过度;
4)尽量减少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,使用溜槽或串筒引导混凝土入模,控制混凝土自高处倾落高度在2m以内;
5)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和养护条件,合理确定拆模时间,避免过早拆模,浇筑后及时进行覆盖保湿、喷雾养护或使用养护剂养护。
5、施工缝、后浇带处理
施工缝是由于施工需要而在楼板中设置的临时接缝,允许混凝土在不同时间段分批浇筑,同时提供一个可以控制的接合面。
后浇带是一种在混凝土结构中预留的带状区域,通常不与周围混凝土同时浇筑,其设置可以减少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集中。
期间容易遇到的问题有位置选择不当、缝隙处理不合格、后浇带间距过大或浇筑过早、密封性能差等。
管控措施:
1)施工缝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;
2)施工缝需要进行特殊处理,包括清除接缝表面的浮浆、松动石子和杂物,以及在浇筑新混凝土前湿润接缝面,以确保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;
3)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,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。
发表回复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