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杰瑞 · 赫尔曼的《你好,多莉》歌曲: Hello, Dolly

混凝土浇筑常见缺陷!应该如何处理?

混凝土浇筑常见的缺陷及处理方法如下:

蜂窝

  • 现象: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,蜂窝状的窟窿。
  • 原因: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、石、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,造成砂浆少、石子多;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,未拌合均匀,和易性差,振捣不密实;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,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,造成石子砂浆离析;混凝土未分层下料,振捣不实,或漏振,或振捣时间不够。
  • 处理方法: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,用 1:2 水泥砂浆修补;大蜂窝,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,并剔成喇叭口,然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湿透,再用高一级豆石混凝土捣实,加强养护。

麻面

  • 现象: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,或有许多小凹坑,但无钢筋外露。
  • 原因: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,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;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,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,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;模板拼缝不严,局部漏浆;混凝土振捣不实,气泡未排出,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。
  • 处理方法:麻面主要影响外观,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,应在麻面部位充分浇水湿润后,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,将麻面抹平压光。

孔洞

  • 现象: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,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,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。
  • 原因: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,混凝土下料被搁住,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;混凝土离析,砂浆分离,石子成堆,严重跑浆,又未进行振捣;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、过厚,下料高度过高,振捣器振动不到,形成松散孔洞;振捣器损坏,或振捣棒触碰到模板,振捣时间不够。
  • 处理方法: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,用压力水冲洗,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、捣实。

露筋

  • 现象:混凝土内部主筋、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。
  • 原因:灌筑混凝土时,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,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;结构构件截面小,钢筋过密,石子卡在钢筋上,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,造成露筋;混凝土配合比不当,产生离析,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;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;木模板未浇水湿润,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,拆模时缺棱、掉角,导致露筋。
  • 处理方法:表面露筋,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和铁锈清洗干净,再用 1:2 水泥砂浆抹压平整。露筋较深,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,清理干净,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,并认真养护。

裂缝

  • 现象: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,裂缝宽度和长度不一。
  • 原因:混凝土浇筑后,表面没有及时覆盖,受风吹日晒,表面水分蒸发快,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,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,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;水泥用量过多,或使用了早强水泥,水化热过大,引起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过大,产生温度裂缝;模板、支架变形,或地基不均匀沉降,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;混凝土浇筑后,在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就受到振动或扰动,产生裂缝。
  • 处理方法:对于表面裂缝,可采用涂覆环氧胶泥、粘贴碳纤维布等方法进行封闭处理;对于较深或较宽的裂缝,可采用压力灌浆法,向裂缝中注入环氧树脂等灌浆材料进行修补。

强度不足

  • 现象:混凝土试块试压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。
  • 原因:水泥过期或受潮,活性降低;砂石集料级配不好,含泥量超标;外加剂使用不当;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;搅拌、振捣不密实;养护条件不当,如温度、湿度不够,养护时间不足等。
  • 处理方法:当混凝土强度不足时,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结构进行检测鉴定。如结构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,可采用增大截面法、粘贴钢板法、外包型钢法等加固方法进行处理。

评论

发表回复